上線10天,來看看微信讀書中的“匠心”

責任編輯:editor04

作者:MickeyC

2015-09-06 21:51:34

摘自:雷鋒網(wǎng)

這個過程中,真正容易造成互動的核心點在于“書中的XX話”,其他的例如“你的評價”以及“書名”、“封面”其實是輔助這個核心點的。也有人說,“微信讀書”參見當年的騰訊拍拍,有段時間買東西后自動發(fā)狀態(tài),結(jié)果引來一片罵聲,后來緊急叫停。

【編者按】本文作者@MikeyC 待業(yè)產(chǎn)品汪,看看產(chǎn)品經(jīng)理是如何看待這款高顏值的APP?

首先有一點要明確:討論微信讀書,最好在支持正版圖書的前提下進行。因為微信讀書目前不支持從電腦傳書以及第三方盜版數(shù)據(jù)的打開(當然,我知道你們都很神通廣大的),如果這一點無法接受的話,那么微信讀書對你來講真的用處不大,這也是微信讀書目前看起來最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一點。

基于上面那一點,從三個角度說說我對微信讀書的感受:

這是一個與傳統(tǒng)讀書軟件思路完全不同的讀書軟件(社區(qū));這是一個設(shè)計精良,注重細節(jié)的讀書工具;這是一次有待驗證、尚可改進的讀書嘗試;

第一:這是一個與傳統(tǒng)讀書軟件思路完全不同的讀書軟件(社區(qū))

做工具產(chǎn)品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底部四個TAB每靠后一個轉(zhuǎn)化率就會有大概20-30%的降低:

傳統(tǒng)的讀書工具的安排一般是是:書架-找書-書評-個人,按照優(yōu)先級排列是:“你在讀什么書”-“你要找什么書”-“你覺得這本書怎么樣”這樣一個思路(參見iReader,QQ閱讀,多看略有差異,但基本思路一樣);

而微信閱讀的安排是:發(fā)現(xiàn)——書架——想法——我。也就是優(yōu)先級變成了:“你朋友在讀什么書?”——“你在讀什么書(你想找什么)?”——“你覺得這本書怎么樣?”

發(fā)現(xiàn)沒有,微信讀書思路是很新穎的也是從本質(zhì)上和其他閱讀軟件不一樣的地方,什么意思?打個比方:

其他閱讀軟件像是一個的圖書館,你來了之后圖書館告訴你,上次讀了哪些書,你可以在我這里找到這些書,你想要的話還可以寫點書評。當然這個圖書館里面還有很多人,不過對你來說他們都是陌生人,你基本沒法跟他們互動。

而微信讀書像是一個讀書社團,你來了之后,發(fā)現(xiàn)大家都是熟人,然后最先看到的是大家在說這段時間都讀了什么書,你可以參加到他們的討論中,然后才是你自己讀了什么書,你覺得這些書怎么樣;

微信讀書是把現(xiàn)實中大家聊天讀書的場景以及線下讀書社區(qū)深度研究之后搬到了線上,相信這個思路是微信讀書團隊絞盡腦汁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頭腦風暴而最終形成的一個方案。在這個閱讀工具同質(zhì)化嚴重的格局下能夠做出這樣的創(chuàng)新真是讓人感動,給他們的創(chuàng)意點個贊!

第二:這是一個設(shè)計精良,注重細節(jié)的讀書工具

一款工具類軟件做得好不好要看是不是讓用戶用得爽。

怎么定義“爽”?就是簡單明了地完成了用戶的剛需,最好是讓用戶不用思考,一鍵可以完成。閱讀軟件對于用戶的剛需就是閱讀,對于大部分閱讀用戶最常用的路徑是:打開APP——直接找到上次讀的書——開始閱讀。

本來擔心,當微信讀書在把“好朋友讀的書”放到了第一個TAB的時候,會挑戰(zhàn)用戶的使用習慣,打破用戶固有的使用路徑,但是微信讀書細思極恐地把每一個細節(jié)處理到位,讓我無可挑剔。這里有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一個常見的場景(閱讀打斷及恢復(fù)):

當你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被其他應(yīng)用打斷了。你切換出去,當切回到微信讀書的時候,此時可能程序在后臺已經(jīng)被終止了(后臺自動殺進程),微信讀書能夠自動進入你之前讀的那一頁的狀態(tài),沒有多余的動畫與切換(QQ閱讀,多看),也沒有默認進入第一個TAB(iReader,iBook就是醬紫,害我每次都會愣一下);

當你退出的時候是停留在“書架”TAB的時候,下次再次進入會直接進入這個TAB而不是第一個TAB,而當你停留在其余TAB頁,例如“想法”“我”的時候則不會記錄;(這樣就避免了強行改變用戶的使用路徑)這些點說出來可能覺得很小,微信讀書做了,別人沒有注意,或者沒有完全注意,那么當你從微信讀書切換回去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體驗很糟糕。這一點微信讀書做的很細節(jié),很用心。

當然,在這個看臉的年代,微信閱讀一開始就在顏值上做到了90分,從打開微信閱讀的第一眼的開始,我就被精致的UI和養(yǎng)眼的思源黑+方正體所打動了,從書架中查找一本書,到打開這本書,再到閱讀這本書,每一步的交互都很流暢,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這里就不多費唇舌。

第三、這是一次有待驗證、尚可改進的讀書嘗試

改進點1:提升圖書命中率

沒有什么東西一做出來就是完美的,雖然從產(chǎn)品的層面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微信讀書的用心,但是依然又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優(yōu)良的顏值和交互之下,內(nèi)容的豐富有些顯得捉襟見肘,一些非熱門書的命中率很低,測試的20部中只有10%的命中率(測試書目:認知盈余,交互設(shè)計沉思錄,上癮五百年...此處省去剩下部分);

如此之低的命中率,對于我這種稍微想看一點非熱門書的人來說確實不算是一個好的閱讀軟件。因此對于微信閱讀團隊,如何將內(nèi)容豐富度提升到顏值一樣的精致可能是下一步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這里提供一點我的思路:

內(nèi)容豐富可能是逐步構(gòu)建的一個過程,有些書目確實沒有電子版,這也不是微信閱讀能解決的,但是可以從產(chǎn)品的層面來緩解命中率低造成的用戶失落感——

簡單來說就是先豐富圖書庫,給所有的圖書建立書目。沒有版權(quán)或者沒有電子版的書也讓用戶可以命中,并提供標記以及線下購買的渠道,這樣來抵消命中率帶來的用戶失落和流失,以及后面補充用戶標記較多的圖書。

改進點2:“發(fā)現(xiàn)”TAB信息較為單薄,“想法”TAB信息組織不明朗

“發(fā)現(xiàn)”TAB以及“想法”TAB都是試圖通基于好友的讀書來產(chǎn)生互動及書籍推廣。

把“發(fā)現(xiàn)”TAB也就是“朋友讀什么書”放到了第一個TAB的位置,實現(xiàn)的目標是“知道好友在讀什么書”,模擬的是好友聊天中問“你最近看什么書”的場景。但是單屏巨大的卡片承載的信息只有“書名”、“作家”、“封面”以及“哪個好友在讀”未免略顯單薄。我能想到后面,當好友書目逐漸增多的時候,會出現(xiàn)很多人讀一本書的情況,這樣能夠補充一個推薦的元素,但是到那時這種大卡片也就變得無法承載了,可能需要更多的推薦排行榜來實現(xiàn)。

而“想法”TAB問題比較明顯,目前是信息組織是“評價+書+章節(jié)”,想要模擬的場景是:

我看到XX書里的 XX 話,覺得說得太對了,要發(fā)給別人看一下,別人看到你發(fā)的,會產(chǎn)生認同及不認同兩種觀點,認同的話可能會跟你互動,可能會去找那本書看;不認同就直接帶過了”;

這個過程中,真正容易造成互動的核心點在于“書中的XX話”,其他的例如“你的評價”以及“書名”、“封面”其實是輔助這個核心點的。而從這一點考量上來看,“想法”TAB的信息組織上是確實這個核心點的,至少隱藏得比較深。所以我覺得下一步可以從設(shè)計層面將這個核心點“書中的XX話”優(yōu)雅地漏出來可能會大大增強互動的效果。

也有人說,“微信讀書”參見當年的騰訊拍拍,有段時間買東西后自動發(fā)狀態(tài),結(jié)果引來一片罵聲,后來緊急叫停。

其實,購物”和“讀書”從活動本身就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購物消息的確有一定的隱私性,但是最后被拿掉的原因是“購物消息”本身是一種低價值的內(nèi)容,好友零散的購買行為很難對于其他用戶來講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這個東西會被拿掉;而對于讀書來講,好友的讀書信息是有一定價值的,而且未來可以在現(xiàn)有的形式上增加其他信息,讓對于用戶有價值的信息漏出來,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得慢慢來;

總結(jié)一下,微信讀書給了我很大的一種啟發(fā):如何在固定的讀書工具思維中,深度挖掘用戶的場景,創(chuàng)新的引入新的思路。這真的讓人很佩服,希望新的思路可以在市場得到驗證,并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PS:1.0的版本本不該苛求細節(jié),但是完成度如此之高實在讓人佩服,請收下我的膝蓋。

鏈接已復(fù)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yè)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