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硬盤便宜大腕,但是其相較SSD羸弱的讀寫速度、敏感的機械結構卻是多年來都沒有很實質性的改進。
雖然SATA3接口的理論速度是6Gbps,SAS3更是12Gbps,但機械硬盤沒一個能夠跑滿甚至說摸到50%都是奢望。
圖片來自希捷官網(wǎng),下同
而從這些年的技術態(tài)勢來看,西數(shù)、希捷、東芝三巨頭都是在盤面上做文章,比如SMR(疊瓦式)、MAMR(微波輔助)還有HAMR(熱輔助)等磁記錄技術,充氦等多盤堆疊方式,而沒有幾個去探索速度拔升的。
舉個例子,三大廠都承諾5年之內(nèi)發(fā)售40TB硬盤,按照現(xiàn)在平均250MB/s的速度,工況良好的情況下不斷電運行,居然需要接近兩天的時間才能填滿,何其夸張。
其實,機械硬盤掰開揉碎了說,就是三個大件,驅動電機、磁頭+驅動臂和盤面,TMHW介紹說,希捷宣布,將正式引入多驅動電機(Multi-Actuator)技術,使得HDD的性能翻番。
坦率講,多電機技術并不新鮮,實驗室內(nèi)翻來覆去很多年了,最大的阻礙因素就是成本難以降低。
按照希捷的最新演示,雙電機可以獨立運行,每個電機臂帶有8個磁頭,上電后同軸運行。不過,新的電機需要額外的致動器磁鐵和音圈磁鐵,由此外界猜測可能會帶來重量、成本的上揚。
相較傳統(tǒng)的8碟16頭硬盤,雙電機意味著可以傳遞/檢索多一倍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讀寫性能翻倍。
希捷還強調,雙電機最終可適配SAS、SATA甚至是NVMe協(xié)議。
不過,具體的時間節(jié)點仍舊是個未知數(shù),希望這次巨頭“舊事重提”的行為不是秀存在感,也就是我們真不用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