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入庫流程作為生產部門的結尾流程,在生產管理上顯得尤其的重要。在實際管理中,可能生產部門沒有把生產管理的重點放在入庫的相關作業(yè)上,但是,對于ERP系統(tǒng)來說,入庫作業(yè)的重要性用戶要引起充分的重視。因為入庫作業(yè)中有很多控制的動作,用來對生產管理最后審查。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能查出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話,則在后續(xù)的環(huán)節(jié)中,跟難發(fā)現問題所在了。所以,生產入庫流程作為生產管理的最后檢驗環(huán)節(jié),其重要性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一般來說,生產入庫流程,會進行如下的控制。
一是生產完成的產品,是否要進行入庫前的檢驗?也就是說,生產完成的產品是直接入庫呢,還是必須要由檢驗部門檢驗以后,才能入庫。
二是完工入庫時,是否要核對生產定單。核對生產定單的通途,主要有二。一是核對這張生產定單的料有沒有發(fā)齊,有沒有定單之間相互挪料的情況發(fā)生。二是看是否有前置單據,看生產部分是否是無單生產。
三是要解決自動扣料的問題。有些連續(xù)性材料,如PVC材料,一般由于包裝數量的限制,所以不都是按照標準使用量來領料。而是直接按包領出去,等到生產完工后,再統(tǒng)計具體的使用量。這個任務ERP系統(tǒng)也是在入庫的時候完成的。
入庫流程主要解決上面這三個問題。下面,我將結合一個客戶的實際流程,來具體講述一些,在ERP系統(tǒng)中是如何實現上面三方面的需求的。
第一步:生產部門根據生產情況生成生產入庫單。
生產部門根據當日的實際生產情況,生成生產入庫單。不同的企業(yè),生成生產入庫單的方式不同。如有些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企業(yè),在一天的時間內,可能會完工很多張定單的產品。針對這種情況,比較合理的方式就是一天入一次貨。若每完成一張生產定單,就入一次貨的話,則有的企業(yè)一天的話要入四到五次。如此的話,企業(yè)還不得不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入庫、檢驗、收貨,這么做的話,工作效率不高。我也遇到過類似情形的客戶,他們的做法是每天下班前一個小時入一次。如此的話,不會對正產的生產產生太多的影響。這種情況的話,入庫單也沒有必要一張生產定單生成一張入庫單。而是多張生產定單的內容在一張入庫單上顯示。
相反,若客戶不是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一天可能平均只完成一張到兩張生產定單的話,為了管理的方便,那最好還上完成后馬上進行入庫的流程。從ERP系統(tǒng)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張生產定單生成一張入庫單。
無論是一張生產定單對應一張入庫單的作業(yè)方式,還是幾張生產定單對于一張入庫單的處理方式,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都要跟生產定單對應起來。只有如此,在入庫單完成的時候,系統(tǒng)才會去核對生產定單信息,看看入庫數量跟生產定單的生產數量是否一致,入的產品是否準確。若沒有跟生產定單對應起來的話,那系統(tǒng)就無法判斷入庫情況是否準確,若用戶一不小心輸錯了產品編號或者入庫數量的話,系統(tǒng)也不能給出提示。
操作提示:
1、在入庫單單據管理上,最好選擇入庫單必須要有原始單據。如此的話,就可以強制用戶在輸入入庫單的時候,必須要輸入生產定單的相關信息。通過這個控制,可以提高單據錄入的準確性。
2、在創(chuàng)建入庫單時,最好能夠利用“根據生產定單生成入庫單”流程自動生成入庫單。一方面,這個流程可以保證在入庫單上都有對應的生產定單信息,另一方面,對于入庫單的準確率方面也是一個保障。
第二步:入庫檢驗流程。
若用戶沒有購買檢驗流程模塊,但是,又必須要求運行生產入庫前檢驗流程的話,有一個折中的處理方法。如在入庫單打印格式上,專門設置一個檢驗人員簽字的地方。倉庫人員在收貨的時候,首先要看檢驗人員簽字處有沒有檢驗人員簽字,若沒有人簽字的話,他們就拒絕該批產品入庫;若有人簽字的話,就可以點收數量入庫。這是一個折中的處理方式,雖然沒有系統(tǒng)處理那么嚴格,但是,對于一般的企業(yè),也是夠用了。
若用戶需要對這個檢驗流程也能通過系統(tǒng)進行強制管理的話,則就要像我這個客戶一樣,購買質量管理模塊。
當在系統(tǒng)初始化設置的時候,要求進行入庫前檢驗的話,則生產人員在錄庫單審核后,不會馬上在倉庫模塊中反映出來。而是在質量檢驗模塊中,會收到一張入庫單的檢驗通知單。質量檢驗人員根據這張檢驗通知單對完成產品進行檢驗。
操作提示:
1、我這個產品到底要求檢驗哪些項目呢?只是檢驗外包裝箱的標簽、麥頭、外觀,還是要進行開箱檢驗。這些都可以通過預先的定義。如此的話,在檢驗通知單上就會顯示要檢驗的具體項目。因為企業(yè)不同類型的產品,可能檢驗的重點不同。有的貼牌式生產的話,對于標簽的檢驗比較重視,而有的玻璃制品的話,可能對于其中的包裝方式,特別是填充物的檢驗比較重視。所以,在入庫檢驗的過程之中,到底需要檢驗哪些內容,都可以事先定義。如此的話,在檢驗通知單上,就會顯示相關的檢驗內容。檢驗人員在檢驗的時候,也能夠對號入座。
2、企業(yè)可能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入庫前檢驗。有些企業(yè)的話,入庫前檢驗只限于首批生產的產品,或者出現質量投訴后的下一次生產。這都可以在系統(tǒng)中進行設置。如在系統(tǒng)設置的時候,某個產品不需要入庫前檢驗的話,則在入庫單審核后,就不會在檢驗模塊中出現,而是直接顯示再庫存模塊里。
3、檢驗通知單審核之后,并不表示生產定單已經結束。在生產定單有個字段叫做入庫數量。一般當入庫數量大于等于生產數量后,生產定單的狀態(tài)就會改為已完工。這個入庫數量是根據生產入庫單倉庫人員審核后來自動更新的。這里要注意一點的是,生產的產品檢驗合格后,檢驗通知單不會更新這個入庫數量。只有產品經過倉庫人員點收數量、入庫單被倉庫人員審核之后,這個數量才會自動更新。
第三步:倉庫人員審核入庫單。
在質量人員把檢驗通知單審核之后,入庫單就被傳送到了倉庫部門。也就是說,入庫檢驗通知單沒有審核之前,倉庫人員是看不到這張入庫單的。如此,就保證了沒有檢驗過的成品或半成品將不能入庫。
入庫單審核的過程中,將會進行如下的判斷:
1、入庫單上是否有對應的生產定單信息。若我們在單據設置處,把入庫單設置成為必須有原始單據的話,則當入庫單上沒有生產定單信息的話,入庫單將不能被審核,系統(tǒng)會提示錯誤信息。
2、入庫單會判斷入庫單上的產品與數量跟生產定單上的信息是否一致。若入庫單上的產品跟生產定單上的產品不一樣的話,那么系統(tǒng)就會提示操作員,讓其再進行核對并進行調整;當入庫數量超過生產定單上的數量的話,系統(tǒng)也會提示相關的信息,讓用戶確認后再進行審核。這個判斷,主要是用來幫助操作員發(fā)現一些明顯的輸入錯誤。
3、在入庫時,還會判斷這張生產定單料是否領齊。若一張生產定單,其按計劃的話,最少需要用到某個材料1000千克,但是,在入庫單審核的時候,系統(tǒng)發(fā)現這張生產定單只領了這種材料500千克,甚至沒有領。那么這張生產定單的領料就存在著異常。一般來說,要么是領料單沒有及時審核,或者是生產定單之間存在挪料的情況。通過這個判斷,可以要求操作員在入庫單審核之前,先把相關的領料進行核對清楚。這對于保障庫存的準確性或者后續(xù)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及材料的追蹤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4、自動扣料業(yè)務的處理。具體自動扣料流程如何實現,在后續(xù)的文章中我會詳細介紹,我這里只講個原理。當系統(tǒng)設置某個材料為自動扣料的話,在入庫單審核的時候,會自動生成一張自動扣料單,默認的情況下,其數量是物料清單中定義的標準使用量。這個地方用戶要根據實際的材料使用量進行修改。修改后,審核這張自動扣料單,就完成自動扣料的任務了。自動扣料其實不是很難,之所以用戶用的不好,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用戶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操作方式,使用起來有點生硬。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看到,不能小看入庫流程,因為入庫流程中有很多的關卡,來保障生產管理的有效性。若這些關卡設置的好了,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流程,最大限度的發(fā)現在生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把問題在產品入庫之前都解決完成。如此的話,后續(xù)的操作才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