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花錢不少,獲得感很差”的智慧城市發(fā)展現(xiàn)實,需在頂層設計中強調人文建設。
在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中,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以至于不同程度地存在開發(fā)建設粗放、過度依賴投資、硬件與軟件錯位、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要改變這種情況,需強調人文型智慧城市理念,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體現(xiàn)“中國智慧”。
智慧城市為什么要強調人文主題?
現(xiàn)在智慧城市的提法很時髦,但在規(guī)劃和建設智慧城市時,首先要問一下自己:我們花很多錢,投入很多心血和精力,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城市的本質?在筆者看來,智慧城市,就是要提供一種“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城市生活方式,這需要物質基礎和社會保障,但絕不僅限于此——智慧城市,一定比物質的、社會的還要“多一些”,這多出來的,就是文化和價值。這也是為什么要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突出強調人文的原因,以使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偏離城市的“主題”和“靈魂”。
事實上,近年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投資規(guī)模逐年增大、相關研發(fā)成果層出不窮,智慧產業(yè)公司亦遍地開花,但這并沒使城市運轉“智慧”起來,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道那么多錢都花到哪去了。這其中,必須反思理念和戰(zhàn)略是否出了問題。如果僅把智慧城市建設等同于技術、資金和管理,忽視了“技術”與“人文”、“城市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xié)調共生,背棄了“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城市本質,那么,這無疑是當下智慧城市建設“看上去很美”而“獲得感比較差”的根源。
人文研究主要解決“城市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提出“人文型智慧城市”,就是想進一步探討“智慧城市的價值和意義”。這是大方向,也是戰(zhàn)略性目標,把這個先搞清楚,才能談科技、市場、資金、機制等。否則,我們就會導致一種新的二律背反——先進技術和市場越發(fā)達,城市本身卻更加不智慧。
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內涵是什么?
為此我們提出“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新概念,這也是為協(xié)調信息化和新型城鎮(zhèn)化這兩大國家戰(zhàn)略而進行的設計。
在理論研究中,我們是從哲學的角度,從“智慧是什么”開始追問。簡單說來,“智慧”分為“真的智慧”、“善的智慧”、“美的智慧”,分別講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在學科上對應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學科體系,在哲學上對應于馬克思的“物質生產”“人自身的生產”和“精神生產”三種生產方式,在現(xiàn)實世界中呈現(xiàn)為“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三大應用形態(tài),目標是滿足“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基本需要。
有了這個理論基礎,就可以把智慧城市分為三類:一是以數(shù)字科技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二是以管理服務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三是以人文科學為基礎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wǎng)
目前的問題是,科技型占主流,管理型備受重視,而人文型才剛剛提出。正是由于后者的缺失,當下的智慧城市建設,既脫離了市民日常信息消費和使用需要,智慧城市建設也容易偏離城市發(fā)展的本質和目標。
理想的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為主體形態(tài)、以城市信息化工程為基本實踐手段而展開的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是以“真善美”為內在生產觀念、以“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為主要生產方式而推進的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人文型是智慧城市建設必須補上的一課。
尚無好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案例
對城市而言,文化是其本質,文化城市是城市發(fā)展的最高形態(tài)?!秶倚滦统擎?zhèn)化規(guī)劃》有兩個重要提法:一是“注重人文城市建設”,二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人文型智慧城市就是這兩大戰(zhàn)略的結合點。
對智慧城市而言,主要是要以“文化輸血”而重獲“靈魂”。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三維仿真等技術再發(fā)達,數(shù)字城市、數(shù)字政府、數(shù)字交通等建得再先進,如果不能和市民,和城市信息“汪洋大海”中具體的“求助者”結合起來,那就既不可能降低城市運行的巨大壓力,也不可能真正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性,最終達到“科技讓城市更智慧”的目的。
一句話,沒有文化,就不可能有智慧;沒有人文型智慧城市,也不會有真正的智慧城市。所以說,人文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最高目標。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案例,包括我國信息化水平最高的長三角,也只是一些局部可圈可點,如地理、公交、餐飲、安防、環(huán)保等,但都沒有超出“科技型”和“管理型”的框架。
城市建設,規(guī)劃先行??梢哉f,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人文型智慧城市規(guī)劃先行。但目前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還只是一個概念和方向。我們寄希望于一些信息化基礎設施良好的城市,能夠率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