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歸來,擁抱云計算大浪潮——專訪美股科技股職業(yè)投資人蔣彥韜

責任編輯:zsheng

2018-12-12 14:37:28

摘自:紅刊財經

云計算的浪潮才剛剛開始,現(xiàn)在僅僅處于云爆發(fā)的初期,云計算作為AI的基礎,凡是云巨頭必然要把AI作為一項云服務提供出來。正是從Windows戰(zhàn)略轉移到云計算和AI,才成就了今天全新的微軟。

云計算的浪潮才剛剛開始,現(xiàn)在僅僅處于云爆發(fā)的初期,云計算作為AI的基礎,凡是云巨頭必然要把AI作為一項云服務提供出來。正是從Windows戰(zhàn)略轉移到云計算和AI,才成就了今天全新的微軟。

最近,幾乎快要被歷史遺忘的微軟再度走到鎂光燈下,憑借一度登上全球市值第一寶座的榮耀再次享受“明星”般的待遇。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霸主,微軟曾錯失創(chuàng)新良機,但在智能時代,它卻上演了一場出人意料的“大象起舞”。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在給現(xiàn)任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的自傳《刷新》作序時寫道,在薩提亞的領導下,微軟已經改變先前完全以Windows為中心的策略,他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加大投入,比如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這將打造一個全新的微軟。

微軟的成功轉型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大牛股,過去三年股價翻了三倍。本周《紅周刊》特邀請美股科技股職業(yè)投資人蔣彥韜深入解讀微軟轉型成功背后的支撐力量。蔣彥韜習慣使用“浪潮”這個詞來進行投資,在他看來,對于迄今他所經歷的PC、移動互聯(lián)網、云這三次大的浪潮,云浪潮才剛剛開始,而他也將以“All In”的態(tài)度投入其中。微軟的成功與云計算大浪潮密不可分,而現(xiàn)在還僅僅處于云計算爆發(fā)的初期,未來還將有一大波非常壯觀的浪潮。云計算與AI天然不分家,微軟回歸到AI這一驅動力也是再自然不過的方向。

微軟不是“黑馬”

《紅周刊》:微軟一度重回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相較近期FAANG五大科技股承壓,微軟股價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抗跌性。是什么原因導致微軟躲過了10月份以來大型科技股大幅下挫的浩劫,成為這一輪市值的“黑馬”?

蔣彥韜:我認為買微軟的股東并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那么高調,微軟不是FAANG的成員,更加不是千禧一代基金經理的寵愛,年輕一些的基金經理應該更著迷Facebook和Netflix。所以我個人認為微軟股票沒有太多“浮籌”,所謂浮籌是恐慌時跑得比較快的籌碼,我們對于哪些股票有多少浮籌大致應該有個判斷。所以微軟不是大跌之后的“黑馬”,實際上微軟比FAANG的一些成員比如亞馬遜和Netflix漲得要慢,當大盤出現(xiàn)暴跌時,它跌得也就不那么多。微軟的股東應該更注重IT技術,比較不那么容易跟隨大市去浮躁和恐慌。當然,撇除上述個人看法,微軟良好的業(yè)績表現(xiàn)是最重要的股價支撐力量。

《紅周刊》:薩提亞·納德拉接替鮑爾默出任微軟CEO后,他把微軟的重點業(yè)務從Windows轉移到云計算和AI上。這是微軟Windows業(yè)務利潤明顯下滑了,還是其他原因所致?

蔣彥韜:簡單地說,Windows是基于PC的產品,PC走到了飽和的狀態(tài),靠Windows已經很難提高這家公司的成長空間,如果能夠提升,就不會出現(xiàn)微軟收購諾基亞和鮑爾默的下臺之事。換一個對于大眾比較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說,可口可樂做了半個世紀的碳酸飲料,為什么要去做礦泉水呢?不是產品出了問題,而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變了,顧客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開始抗拒含糖飲料,碳酸飲料的銷量走向了萎縮。

不過,假如我們說十五年前就提倡喝礦泉水而不是喝可口可樂行不行?不行,因為人們的觀念不是一步到位的?;貋砜次④?,恰好在這幾年,由于亞馬遜的先驅作用使得云計算的需求培育出來了,而納德拉之前在微軟恰好負責的是云計算,他深刻相信這個浪潮,這兩件事情碰撞在一起,微軟也就被重新點燃了。早一些晚一些或許都不會看到現(xiàn)在的微軟,許多公司的轉折史也是講時機的,微軟的運氣也不錯。另外,我們看一看鋰電池和VR頭盔就有感受了,如果沒有到達那個時機,就無法觸發(fā)大規(guī)模的浪潮。

云計算仍有數(shù)倍發(fā)展空間

《紅周刊》:云服務業(yè)務是推動微軟營收增長關鍵驅動力,然而與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亞馬遜云業(yè)務規(guī)模相比,微軟云業(yè)務依然有一定差距。在云業(yè)務方面,微軟有哪些優(yōu)勢和不足,需要做哪些改變?

蔣彥韜:微軟云的不足在于起步晚于亞馬遜,在功能和規(guī)模上落后一些,服務中小企業(yè)經驗不太出色。優(yōu)勢是微軟有極強的to B黏性,這里指的是產品黏性以及toB的能力。我們都知道,to B正好是微軟的傳統(tǒng)基因。微軟另一項優(yōu)勢是不涉及零售業(yè),可以斬獲某些亞馬遜無法染指的客戶。

如果說微軟還需要改變什么才能追上亞馬遜,我相信它沒有可能追上了。當你在狂奔,你的對手也在沖刺,而這個對手不是別人,是亞馬遜,況且云計算世界沒有“彎道超車”這回事,這是我篤定的看法,基本上我相信五年內不會有任何公司可以觸碰亞馬遜AWS的地位,除非反壟斷法的監(jiān)管橫生枝節(jié)。

《紅周刊》:存儲芯片和設備制造商西部數(shù)據公司最近發(fā)布預測表示,云服務提供商資本支出猛增的態(tài)勢出現(xiàn)放緩跡象,云計算行業(yè)驚人的增長勢頭無法永遠維持下去。而據微軟2019年第一財季數(shù)據來看,微軟云增長勢頭確實出現(xiàn)了放緩趨勢。

蔣彥韜:微軟財報的云計算部分增長依然驚人,今年處于70%~90%的增速,環(huán)顧全世界去看一看,公有云前幾名除了亞馬遜的增速大約在45%左右,其他公司都以100%左右的速度前進。原因非常簡單,我們看到這個行業(yè)一如之前的數(shù)字廣告、手機游戲,仍舊處在爆發(fā)性增長階段。云計算的高速增長還有幾年時間。我想借用Gartner的看法:“到2025年,80%的企業(yè)將關閉數(shù)據中心,而今天這個比例是10%。”如果同意這種看法,就意味著云計算還有幾倍的空間。

當然,我們也別指望每個季度都高歌猛進,高基數(shù)下放緩是個自然現(xiàn)象。我也留意了一些公有云的供應商似乎疲弱,但也看到聯(lián)想的服務器(針對數(shù)據中心)出貨仍然強勁,達到69%的增速。我們先不要將服務器和芯片的出口完全當做云服務的先行指標,一個是硬件,一個是服務,不一樣。硬件的放慢不意味著云服務在放慢,因為你不知道有多少硬件是冗余建設的。還有一些原因,比如公有云自家定制的硬件,比如亞馬遜以及微軟的FPGA,有一種取代部分英特爾和英偉達硬件的趨勢。這會降低它們采購硬件的數(shù)量,但卻提高了云服務的能力。對此,我們可以繼續(xù)保持觀察。

云計算快速發(fā)展推動AI崛起

《紅周刊》:微軟在2019年第一季財報發(fā)布后的電話會議中,薩提亞·納德拉提到了微軟未來的幾大著力點,他表示所有的驅動力還是要回歸到AI本身。事實上,微軟在AI領域一直在布局,最近微軟就宣布收購聊天機器人初創(chuàng)公司XOXCO,這是繼今年以來收購會話式AI公司Semantic Machines、盆景公司Bonsai、波隆以后的第四家人工智能相關公司。未來AI有可能成為微軟營收的強有力驅動嗎?

蔣彥韜:AI是人類未來趨勢已經沒有人再懷疑。這里需要指出的是,AI的基礎是云計算,凡是云巨頭必然要把AI作為一項云服務提供出來。理解這一點,基本上也就懂得必須緊緊抓住云計算公司。

目前,我們還需要看到,AI還處于十分基礎、十分早期的階段。有一些接地氣的AI運用,看起來很簡單。比如,我?guī)湍氵@個汽車經銷商用機器掃描一些會員的資料,透過圖像識別,你可以省掉這三兩個員工去做這種無聊至極的事,還可以通過這個工作來判斷給哪些會員發(fā)送定制的新車和新服務的廣告,因為“機器學習”這種AI賦予了這個能力,以前靠人手是不行的。然后廣告由機器去發(fā)送,并且收到反饋,機器再進行下一輪學習。這一切需要建立一個算法,最后的結果簡單總結為:省錢+高效。

這就是不昂貴的AI,還有Alexa這種語音識別等AI??匆娏税桑芎唵?,很實用,而且很初級,這恰恰說明了AI和云計算的空間無比巨大,才開始。那么,納德拉所說的回歸到AI驅動力不也是再正確不過的方向嗎!

《紅周刊》:據外媒報道,微軟公司負責其虛擬智能助手小娜(Cortana)的產品主管賈維爾·索特羅(Javier Soltero)宣布計劃在年底前離職。他的離職對微軟AI項目發(fā)展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蔣彥韜:我沒有研究過這位高管,也不太相信一個人的離職會影響Cortana的發(fā)展。不過,我留意的是Cortana更多地聚焦在商用,沉浸在微軟自己的產品矩陣比如Office里面,在個人消費運用上早已落后亞馬遜Alexa。微軟似乎也認了,因此兩件產品現(xiàn)在已經打通,等于宣告微軟承認亞馬遜的先發(fā)優(yōu)勢無可取代。但我們投資人以及消費者對于兩家公司的合作應該感到高興,納德拉和貝索斯的開放精神促進了產品的發(fā)展,完全是一樁精彩的合作。

《紅周刊》:在移動終端市場上,微軟雖然與蘋果等一直存在差距,但微軟內部卻一直在研發(fā)或將命名為Andromed(仙女座)的surface phone。為什么微軟堅持要在移動終端領域布局?

蔣彥韜:微軟的諾基亞、亞馬遜的Fire phone、谷歌曾經的Nexus和現(xiàn)在的Pixel都非常羨慕手機業(yè)務帶來的龐大流量和數(shù)據,可這些軟件巨人們至今都做不好手機,這實在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純硬件生產商的中國公司,比如小米、Vivo、Oppo卻能夠做得風生水起。

我個人深思這里面的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基因,做手機并不是軟件公司擅長的,谷歌可能永遠不會比福特更懂造車也是這個道理。另外一個原因是做硬件的艱苦超乎想象,利潤低得讓軟件工程師哇哇叫苦,還需要龐大的規(guī)?;ゾS持一丁點利潤,以及一頭扎進亞洲的復雜產業(yè)鏈,動不動可能被指責用了童工和超時加班。美國軟件公司一做起手機來就會有吃不完的苦頭,最后虧損失敗了也總結不出像樣的原因。十年來,北美已經沒有了黑莓,只剩下一家手機公司就是蘋果,目前還必須要擋住華為的進入。

奪取硬件是任何一個軟件公司夢寐以求的。無論是電腦、手機、平板、電視還是可穿戴設備。很簡單,surface電腦預裝的是Windows系統(tǒng),亞馬遜fire 平板只要一鍵就可以打開Alexa,如果沒有自家硬件就必須借道其他硬件設備,那就是寄人籬下。蘋果手機當然是在醒目的位置展示自己的音樂iTunes,而不是亞馬遜的unlimited。因此軟件公司需要最廣泛的用戶用自己的產品,需要最海量的用戶貢獻出數(shù)據。有了數(shù)據才能加強AI,比如谷歌云之所以拿下了Spotify是因為提供更個性化的AI推薦功能。因此豐富的數(shù)據能更好地發(fā)揮云計算的能量,增加自身的云計算黏性。我們說數(shù)據是新石油,硬件就如同開墾石油的鉆井平臺,我們現(xiàn)在看到echo是亞馬遜的智能家居的鉆井平臺,微軟當然也想要建造自己的平臺。

《紅周刊》:科技企業(yè)的基因抑或企業(yè)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有觀點認為薩提亞·納德拉之于微軟相當于杰克·韋爾奇之于通用電氣。

蔣彥韜:在我做咨詢工作的前面十年,行業(yè)內把杰克·韋爾奇當作神一般的教材來學習,他去過許多大學和論壇講課發(fā)言,大家會搬小板凳去膜拜,MBA課堂上言必稱通用電器的韋爾奇。那時候我在北京和IBM接觸,當時這家公司有個外號叫“藍色巨人”,他們的CEO是位強人。后來在廈門我和戴爾見面,那是一家震撼人心的公司,是邁克爾·戴爾的黃金時代?;仡^看,每家公司都有一個傳奇人物在領導,納德拉對于微軟是否有類似的作用,后續(xù)的歷史會蓋棺定論的,建議讀者去讀他最近出的書《刷新》。

我目前的感覺是微軟在他的帶領下將會是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有力爭奪者,可能他會做出收購Salesforce這類公司的壯舉,而這幾天的市場情況也正好說明這一點,亞馬遜和微軟正在趕超蘋果登上極位。這個場景讓我形容為兩家云計算龍頭公司正聯(lián)袂登上世界之巔。這是它們的共性,看到共性才是最重要的。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yè)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