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中國好外企”?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信海光

2015-05-21 10:59:11

摘自:騰訊科技

1978年,松下電器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yè),37年后松下關閉了中國的等離子電視工廠黯然離開中國。不僅僅是松下,近年來很多外企陸續(xù)撤離中國,美國商會日前發(fā)布報告稱,在華外國企業(yè)日益感到在中國“受歡迎程度降低”了。

怎樣做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中國好外企”?

1978年,松下電器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yè),37年后松下關閉了中國的等離子電視工廠黯然離開中國。不僅僅是松下,近年來很多外企陸續(xù)撤離中國,美國商會日前發(fā)布報告稱,在華外國企業(yè)日益感到在中國“受歡迎程度降低”了。

外企撤離中國,其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外企自身因素,也有經濟環(huán)境因素、產業(yè)因素,還有產品因素等等。在改革開放之初,外企是地方政府眼中的財神爺和香餑餑,學習外企之風席卷大江南北,外企不僅成為眾多莘莘學子首選的就業(yè)目標,諸多企業(yè)還紛紛改頭換面以洋品牌注冊,言必稱外企如何?,F如今為什么外企“受歡迎程度降低”了?

不再受歡迎的原因

中國人歷來是好客的,那首《北京歡迎您》將中國人的好客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外企,我們同樣也是歡迎,可為什么現在外企卻感覺“受歡迎程度降低”了呢?

首先,在產品層面,國際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以前為什么外企受歡迎?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外企的產品好,這也是外企在中國受歡迎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是時過境遷,隨著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外企產品的質量已經越來越不突出。例如常規(guī)的彩電行業(yè),中國家電企業(yè)的崛起,尤其是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切入到家電市場之后,不光是日企,即使是國產老牌彩電企業(yè)同樣也感受到巨大壓力。

中國消費者在面對有更高性價比產品的時候,有很多人會去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所以那些堅持走高價路線的外企在中國市場產品遇冷也是正常的。

其次,在售后服務層面,個別外企的售后政策歧視和懈怠,引發(fā)了國人反感。外企在進入我國之初,確實在很多方面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企的這些服務也開始悄然發(fā)生變化?!禭X筆記本保修期外維修為何這么難》、《浙工商部門抽檢發(fā)現近六成進口抽檢服裝不合格》、《是誰給了豐田漠視中國消費者的底氣和本錢》——這些我們現在經常見到的新聞標題早已不再聳人聽聞,中國消費者在面對外企產品的時候,維權難,甚至遭遇歧視。

就拿蘋果來說,2013年蘋果涉嫌歧視中國消費者,雖然最終以庫克的道歉收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高傲的蘋果只打算在中國賺錢,其他都不重要。面對這樣的企業(yè),我不相信還有多少中國消費者會念他的好。

再者,有些外企沒有盡到企業(yè)公民應盡之責。盡管外企進入中國,帶來了大筆的投資、先進的技術,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技術就會留在中國。很多外企僅僅是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超國民待遇”,而并沒有將中國當作真正的發(fā)展之地。

不僅如此,不少外企無法在本國設立那些高污染的工廠,但在中國卻放開了手腳,其對企業(yè)的社會責任視而不見,更別說去幫助社會、反饋社會了。這樣的外企,怎么可能會受到歡迎?

上面所說的幾點原因,很顯然不是全部,但外企感覺“受歡迎程度降低”了,確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外企的光環(huán)退去,中國消費者也更加理智,外企在中國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用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的話說,那就是外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進入尾聲。

怎樣才能更受歡迎?

似乎一說到外企,大家想到的都是在中國的外國企業(y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飛速提高,國內的很多企業(yè)走出國門,這些中國企業(yè)其實在別的國家也是外企,在中國的一些外企漸漸不招人待見,中國的企業(yè)在國外也遭受到抵制和排斥。

比如華為在遭到美國威脅國家安全的指控,這背后其實有北美ICT企業(yè)在推波助瀾,而中國的光伏和輪胎企業(yè)在歐美也遭受抵制,根本上也是讓當地人覺得這些廉價的中國產品損害了他們的就業(yè)。所以換位思考,就可以更容易找到外國企業(yè)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的路徑。

能否讓當地民眾分享到外企發(fā)展帶來的紅利,這是外企能否獲得當地民眾的歡迎和支持最重要的衡量條件。而獲得當地民眾支持的跨國企業(yè),通常來說也是利用分享技術的方式來帶動當地產業(yè)升級和居民增收,或者用實際行動來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贏得當地居民的尊重。

在中國也有不少受到政府、民眾普遍歡迎的外企優(yōu)秀典型,比如三星、英特爾、寶馬、宜家等在世界范圍內業(yè)也廣受歡迎的國際企業(yè)。這些企業(yè)雖然所處行業(yè)不同,但也有很鮮明的共性,那就是產品質量上乘,而且很注重企業(yè)社會責任,能夠與當地民眾共享經濟成果。

就拿三星為例,三星手機幾乎是當前在中國市場唯一能夠和蘋果分庭抗禮的品牌,其原因就在于它較為準確地把握了用戶的需求,借助供應鏈優(yōu)勢做到了引領創(chuàng)新。

三星、英特爾等外企,不僅是將中國作為生產國,同時也將中國作為研發(fā)基地,這可以幫助中國相關的產業(yè)實現產業(yè)升級,所以受到政府和民眾歡迎也是必然。2014年5月,三星在西安的半導體工廠正式量產,為支持三星半導體工廠的生產,三星電子及三星數據兩個研發(fā)中心也落戶西安。三星在中國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設置包括半導體、通訊、設計、體驗中心等研究類機構,這為中國儲備高級技術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英特爾在大連和成都設立封裝工廠,也為中國的芯片加工產業(yè)培養(yǎng)了眾多的高級人才。

秉承共贏理念才能做受歡迎的好外企

三星、英特爾等優(yōu)秀企業(yè)能做到的,其實很多走出國門的企業(yè)都能做到,只要看這個企業(yè)有沒有這份心,畢竟能夠走出國門的企業(yè),其實力也相對雄厚。在當前國家鼓勵企業(y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yè)不能急急忙忙只為賺錢,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回饋當地社會。

”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構想,是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契機,共贏理念是其順利推行的重要保證,所以無論是身在中國的國外企業(yè),還是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è),在海外業(yè)務拓展時都會遇到與當地居民爭利等現實問題,現在來看,并非沒有解決之道,關鍵看愿不愿意分享利益,共擔社會責任。

在未來,外企想靠幾款產品就打入中國市場基本上可能性很小,因為大多數科技產品現在更新迭代的頻率都很快,一旦有功能相近、但價格便宜很多的類似產品,那么就離黯然離開不遠了。只有扎根中國、投資中國的外企,才有可能聚合中外雙方有時代的智力資源和產業(yè)資源,做到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外企從中國撤離,這其實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一方面說明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可以對外企進行更嚴格的挑選,另一方面也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上了一課,怎么樣才能做一個受歡迎的外企,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yè)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