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中國電信在向下一代無線通信演進時將會遇到的挑戰(zhàn),2011年上旬,中國電信啟動“藍極光計劃”。項目啟動至今,在集團大力支持下,中國電信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進行了LTE覆蓋增強仿真、實驗室測試、外場測試等一系列的研究和測試,取得不俗成績。2013年下半年,中國電信規(guī)劃在更多的城市進行現(xiàn)網規(guī)模組網試點。
藍極光計劃有序進行
《通信世界》 :中國電信LTE部署,將不能再享受3G800M利好,面臨覆蓋方面挑戰(zhàn)。就您看來,在未來多網共存情況下,運營商LTE覆蓋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
畢奇:一是LTE基站站址獲取困難,需要時間;二是需要大量投資,特別是配套設施投資等;三是無線覆蓋的高頻組網覆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多網共存初期,4G網絡向3G的流量回落問題將會很嚴重。具體而言,4G用戶數(shù)據(jù)需求量大,如果4G覆蓋不好,大套餐4G用戶數(shù)據(jù)就會在4G覆蓋不好處回落到3G,這會給3G帶來巨大沖擊。這個情況Verizon先碰到,其在部署了4G后,由于流量3G原來的網絡容量不足,不得不繼續(xù)擴容3G,這就給運營商帶來雙重投資的風險。藍極光計劃就是中國電信為解決高頻布網覆蓋挑戰(zhàn)的手段之一。
《通信世界》:藍極光計劃包括覆蓋增強和流量均衡,還會包括分層組網和有源天線方面的技術。請問,目前這些技術各自的發(fā)展進程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畢奇:在覆蓋增強技術上,我們的項目已經基本完成,集團也對項目進行了驗收,技術指標超過立項時的預期。不過目前談技術“落地”尚早。中國電信LTE網絡并沒有規(guī)模商用,3G網絡也沒有遇到LTE時期將面臨的挑戰(zhàn)。
藍極光計劃的流量均衡技術旨在改善設備的利用率。我們計劃大量推動Push(推送)業(yè)務。Push業(yè)務的特點是有時間延時,對于時效性不強的業(yè)務可以用Push業(yè)務來做,這樣就可以通過智能推送來改善系統(tǒng)的利用率。目前我們與天翼閱讀進行了推送業(yè)務的合作,已支持了80萬左右的用戶。
分層組網和有源天線項目是創(chuàng)新中心牽頭申請到的兩個國家重大專項研究項目。目前,有源天線和分層組網項目研究進展迅速,但離部署還需時間,因為在中國LTE頻率分配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中國電信不得不考慮投資保護的因素。
開啟現(xiàn)網規(guī)模試點
《通信世界》 : 8天線覆蓋增強技術是藍極光計劃中最成熟的技術。2013年中國電信就覆蓋增強技術進行了哪些規(guī)模組網試驗?試驗效果如何?還有哪些挑戰(zhàn)?
畢奇:8天線覆蓋增強技術是藍極光計劃中最成熟的技術,該技術從實驗室到產品成熟經歷了許多環(huán)節(jié)。此前實驗室測試結果符合預期,與理論值是完全吻合。2012年在上海做了外場單站測試,2013年在上海浦東做了20基站測試。廠商提供設備測試結果超過預期。
起初,有人覺得覆蓋增強技術是針對郊區(qū)或者農村區(qū)域LTE覆蓋。我們在上海浦東這樣的用戶密集區(qū)域測試后證實,在站間距很近的地方,覆蓋增強技術效果在室外不是很明顯。但在室內覆蓋區(qū)域,覆蓋增強技術非常有效,由于大部分實際流量將產生在室內,所以該技術對于提高整個網絡的效率和流量,減少手機發(fā)射功率,延長電池使用時長,提升用戶感知會有很大好處。
除了在上海進行了測試,我們在南京二十多個LTE試點基站也進行建設測試,包括普通和密集人口區(qū)域。除此之外,中國電信集團對藍極光計劃非常重視和支持,為了進一步確定對LTE部署的作用,中國電信規(guī)劃下半年在幾個城市本地網進行創(chuàng)新LTE技術的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技術人士認為,藍極光計劃中覆蓋增強技術相對成熟,不需要再研究測試,這樣看法不完全對。覆蓋增強技術雖然提出很早,但是全球并沒有真正大規(guī)模部署經驗,其技術帶來的實際效果也不確定,還需要業(yè)界一步步試驗,來降低部署風險
下一步研究聚焦兩方面
《通信世界》 :在藍極光計劃推進中,您對產業(yè)鏈企業(yè)都有哪些建議?2013年下一階段,藍極光計劃將著重哪些技術研究?
畢奇:藍極光計劃主要是集中在基站覆蓋方面的研究,與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通信、阿爾卡特朗訊、華為、中興通訊等五家主流廠商進行了合作。目前的多天線部分已大體完成,目前的工作就是推動實際落地工作。此外,稍微超前的還有時隙捆綁技術,已經在3GPP國際標準組織成功立項,還需各方努力推動,待標準完成后還需要產業(yè)鏈跟進。
下一步研究規(guī)劃,中國電信一方面關注小基站與宏基站的混合組網,主要聚焦運營成本的控制和減少、信號干擾等方面,相比而言,運營成本控制是較為重要且難度較大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我們將關注有線網和無線網的協(xié)同。以前更多研究是在有線無線物理網的融合,是以中國電信本身運營為中心的。未來我們希望根據(jù)集團“去電信化”的思路,以用戶為中心,更多研究有線、無線網絡提供的服務融合,從而為用戶提供無縫覆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