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張波

2017-10-26 09:41:13

摘自:中關村在線

將近半個世紀的恩怨,能產生如此之深的積怨應該也只能是利益的驅使了。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處理器Core 2橫空出世,使用65納米制程工藝,英特爾聲稱它會有40%的效能增長,同時減少40%的功耗。

將近半個世紀的恩怨,能產生如此之深的積怨應該也只能是利益的驅使了。而它們爭奪的這塊“肥肉”就是處理器市場。說到這里估計很多人已經猜到它們就是Intel和AMD。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恩怨的起源就要追溯到這兩家廠商成立之初,Intel是在1968年成立,而AMD則是在1969年成立。它們的時間前后只差了一年而已,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這可能也注定兩家公司在以后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會有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晶體管之父”肖克利博士創(chuàng)立仙童半導體

不過,比較值得深挖的是Intel和AMD這兩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都曾經是同一家公司的員工。對于電子領域比較熟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晶體管之父”肖克利博士,他創(chuàng)立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吸引了很多電子領域的精英,這也包括了Intel的創(chuàng)始人——葛羅夫和戈登·摩爾;AMD創(chuàng)始人——杰里·桑德斯。

出奇制勝 策略推新

現(xiàn)在一提到Intel很多人不約而同的就會往處理器的方向去想,其實Intel第一個推向市場的產品并非處理器而是記憶體,戈登·摩爾在早期發(fā)現(xiàn)當時行業(yè)內使用的磁圈記憶體需要手工生產而非機器生產,其最大原因就是簡單的原理但卻要相對復雜的工藝來完成,這對于成本來說很不劃算。摩爾就想著用三極管的原理來制造記憶體這樣存儲量比起磁圈記憶體存儲量更大,而且體積也相對小了很多。市場情況就不言而喻了。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這一戰(zhàn)中Intel在業(yè)界的名聲開始響起,這應該算是Intel公司成立1年時的第一桶金,也在此后的數(shù)年之中奠定了Intel在電子領域保持盈利的能力。當時AMD在實力上稍有欠缺,憑借著物美價廉還是緊緊咬住Intel成為第二供應商。

十多年后 攜手共進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Intel研發(fā)了世界第一款商用4004微處理器和采用4004的Busicom Unicom計算器,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計算機平臺則是Intel在1978年推出的X86處理器8086,在這十年多年的時間里Intel的進步從產品上不難看出來。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Intel4004微處理器

而促使Intel和AMD兩家攜手的就是IBM公司,為了拿下IBM訂單兩家首次合作,并在IBM公司的要求下,AMD獲得Intel授權,成為其8086、8088芯片的第二供應商。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8086芯片

這次的契機可以說對于之后兩家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對于AMD更是有著不小的成就,同時也是之后AMD與Intel分庭抗禮的重要支持。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之后的幾年中AMD與Intel的關系一直合作共贏的局面,特別是到486的時代,加入了FPU與倍頻器象征著真正處理器的時代的來臨。不知不覺中x86體系開始雄霸民用微處理器市場,而Intel實力突飛猛進,以至于最后實力可以和微軟并駕齊驅。

不再和睦 血雨腥風

時間至1986年Intel和AMD的關系不在和睦,Intel單方面拒絕AMD并且不在透露386處理器的技術相關消息,由于是交叉授權模式Intel如此拒絕AMD對簿公堂在所難免。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AMD將Intel告上法庭理由則是違約,而Intel也反告了AMD理由則是侵權。雙方在法庭上的博弈來來回回打了長達八年之久,雖然最終AMD勝出但是錯過了處理器的發(fā)展的最佳時機,不免有點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味道。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AMD-K5處理器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1996年AMD發(fā)布的K5處理器,直接叫板Intel Pentium。K5可是AMD自己設計的第一款處理器,在當時好于Intel Pentium,究其原因還是RISC構架可在處理器指令來臨之前先行編譯微指令,不過這也倒映出它的弱點由于可進行微指令難以達到高主頻,F(xiàn)PU的弱點尤為突出,但是就算是這樣在當時K5的效能也只是略好于Intel Pentium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AMD-K6的第二代

略好!你仔細看我寫的是略好,在K5之后AMD還推出了K6、K6II、K6III這些,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成功反超的則是1999年的K7也就是后來的速龍(Athlon),改進之前的弱點,F(xiàn)PU上甚至還要好于Intel,成為最快的x86處理器。

針鋒相對 超頻與效能

之后的4年時間里Intel和AMD都在做自己的技術攻勢,當時想要提升整機性能超頻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兩家推出了自己的處理器比如:AMD的毒龍和雷鳥、Intel的奔3和奔4不同的是AMD當時的處理器在性能和價錢上得到了平衡所以贏得了不少用戶的支持。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在這樣的壓力下Intel推出了奔4想與AMD拉開差距,的確在當時奔4也真真正的好于AMD的處理器。在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目光還都放在主頻上,而AMD提出了CPU的效能概念。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64位概念

AMD率先提出64位概念,當時的2003年64位技術還僅限于高端服務器處理器產品。率先在民用領域推行64位讓AMD在市場上占據(jù)主動,Intel當時十分自信地說,64位技術進入民用市場最少還要幾年時間,時隔僅1年之后,市場的趨勢已經讓Intel不得不發(fā)布64位技術。

5鐘擺計劃 Core 2出世 鐘擺計劃 Core 2出世

Intel隨后就提出了鐘擺計劃。即每一次處理器微架構的更新和每一次芯片制程的更新遵循“Tick-Tock”規(guī)律,名稱源于時鐘秒針行走時所發(fā)出的聲響。。一般一次“Tick-Tock”的周期為兩年。正是這套計劃,讓Intel在06年之后逆轉了局面。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處理器Core 2橫空出世,使用65納米制程工藝,英特爾聲稱它會有40%的效能增長,同時減少40%的功耗。性能寶座重新落入Intel手上。

開核時代 難以扭轉

2009年,AMD發(fā)布的Phenom II X3,開啟了AMD CPU“開核”時代的大門,“開核”之所以能深入群體,不需要很復雜操作,電腦性能就有可能提升一個甚至幾個檔次了。之后兩年,陸續(xù)出現(xiàn)了很多經典“開核”CPU,不過大勢已去。

這倆巨頭的恩怨將近半個世紀 至今還不消停

  結語:

在這近半個世紀的競爭中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時至今日Intel依舊在PC處理器占據(jù)這很高的市場份額,AMD在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加強自身的實力以應對PC市場的實際需求。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yè)網(wǎng)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