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常常暢想他們30歲以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呢?
那些曾經(jīng)令人艷羨的職業(yè),正在一個一個被人工智能取代。受這些巨變影響最大的,不僅是我們,更是下一代。過去,人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而今天,就算跑贏了起跑線,卻有可能中途發(fā)現(xiàn)——跑道不存在了。
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才能迎向各種前所未見的轉(zhuǎn)變、應付種種極端的不確定性?
今天出生的嬰兒,到2050年就是三十出頭,他可能到2100年還活著,甚至到了二十二世紀還是個積極的公民。我們到底該教這個嬰兒什么,才能幫助他在2050年或者二十二世紀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么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才能過得幸福?
讓我們回到一千年前的1018年,當時的人相信未來不會有什么不同。他們也許會猜想1050年宋朝可能滅亡,也可能發(fā)生瘟疫,讓幾百萬人喪命。但就算到1050年,大多數(shù)人仍然是農(nóng)民或織工,預期壽命還是大約只有40歲。所以,宋朝的貧窮人家會教小孩如何種稻或編織,有錢人家則是教男孩讀經(jīng)寫字、騎馬射箭,教女孩三從四德、當個好妻子。畢竟毫無疑問,這些技能到了1050年還是很重要。
然而,我們完全不知道2050年會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人類將如何謀生,不知道軍隊或政府會如何運作,也不知道兩性關(guān)系會是什么模樣。
一旦科技讓我們得以設(shè)計改造人類的身體、大腦與心智,之前的一切都會被推翻。因為有了生物工程和直接的腦機接口,就連人體本身也可能有前所未見的改變。所以,現(xiàn)在孩子學的各種科目技能,絕大多數(shù)可能到了2050年再也沒有用途。
當下,我們被大量的信息淹沒,很多錯誤的、不重要的信息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只要上網(wǎng)點一下,你就能知道敘利亞遭轟炸的狀況或是南極冰蓋融化的最新情形,然而網(wǎng)絡(luò)上眾說紛紜,實在難以判斷何者可信。除此之外,也因為點一下就能得到無數(shù)其他信息,也就令人難以專心,我們很容易就會想轉(zhuǎn)去看些八卦。
在這樣的世界里,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學生手上已經(jīng)有太多信息,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信息、判斷哪些信息才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結(jié)合這點點滴滴的信息,組成一個整體的世界觀。
事實上,西方教育的理想在幾百年來一直是如此,但至今,很多西方學校也從未認真加以實現(xiàn)。教師只是把資料硬塞給學生,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
但我們已經(jīng)沒有時間了。我們在未來這幾十年的教育,將會影響“生命”本身的未來,而我們只能依據(jù)自己目前的世界觀來做出這些決定。
我們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業(yè)市場會是什么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么說英語,但可能到了2050年,AI比人類精通這些技能。
所以,我們該教什么呢?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校現(xiàn)在該教的就是“4C”: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創(chuàng)意。更廣泛地說,學校應該別再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diào)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心理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fā)明新的想法和產(chǎn)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這么做的原因在于,隨著改變的腳步加速,“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也可能不同。在1848年,幾百萬人失去了鄉(xiāng)間農(nóng)場的工作,遷移到大城市上班。但他們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能安穩(wěn)待上一輩子。
但到了2048年,人類可能要面臨的就是遷移到網(wǎng)絡(luò)空間、流動的性別認同,以及計算機植入裝置所帶來的新感官體驗。在25歲的時候,你的個人簡介可能是“25歲女,住在北京,時尚業(yè)”。但到了35歲,就變成“年齡調(diào)整中,非特定性別”,再到了45歲,就連“約會”和“自我定義”都成了過時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幫你找到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還想要從時尚設(shè)計找到人生意義嗎?現(xiàn)在算法的作品已經(jīng)比你強太多了。此時,你也才45歲,后面還有好幾個十年。
在未來,無論是個人或整體,人類將愈來愈必須面對以前從未遇到的事物,像是超高智能機器、基因工程打造的身體、能夠精確操縱自己情緒的算法、急速襲來的人工氣候災難,以及每過十年就得換個專業(yè)。
這很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大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改變,為了手上的這些技能、生涯、身份和世界觀,你已經(jīng)投入太多時間心力,并不想重新再來過。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穩(wěn)定”會是個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著穩(wěn)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咻地一聲超越你,把你遠遠拋在后方。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還有點用,就需要能夠不斷學習、重塑自己。
然而,要教孩子擁抱未知、維持心理平衡,要比教他們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因來得困難許多。人的韌性不是光靠著讀書聽課就能培養(yǎng)出來?,F(xiàn)在的教師多半也是舊教育系統(tǒng)下的產(chǎn)物,通常連他們自己的心態(tài)也還不夠靈活。
所以,如果有個15歲的孩子,困在某間觀念過時的學校,我能給他的最好建議就是:不要太依賴大人。多數(shù)的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們就是不懂現(xiàn)在這個世界了。在過去,“聽大人的話”會是個相對安全的選項,但二十一世紀不一樣。變化的腳步愈來愈快,你永遠無法知道,大人告訴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還是過時的偏見。
所以,到底可以依賴什么呢?也許是科技?這會是個冒險的選項。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能幫助你達成目標。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就很容易為你塑造目標、控制你的生活。特別是隨著科技愈來愈了解人類,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好像是自己在服務(wù)科技、而不是科技在服務(wù)你。有沒有看過街上的人像僵尸一樣游蕩,臉幾乎貼在手機上?你覺得是他們控制了科技,還是科技控制了他們?
那么,你是該依賴自己嗎?大多數(shù)人其實并不了解自己,我們在腦里聽到的那些聲音絕不值得信賴,因為這些聲音反映的總是意識形態(tài)的洗腦手段、商業(yè)廣告的殷殷召喚。
隨著生物科技和機器學習不斷進步,要操縱人類最深層的情緒和欲望只會變得更簡單,于是“順從你的渴望”就會越來越危險。
要面對這項艱巨的任務(wù),就必須下定決心、了解自己這套操作系統(tǒng)。要知道自己的本質(zhì)、希望在人生中達到什么目標。
認識你自己。這項建議的迫切性前所未見,因為現(xiàn)在人類已經(jīng)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百度和政府爭先恐后,都想非法入侵你。不是入侵你的手機、也不是黑進你的銀行賬戶,他們想入侵的就是“你”、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統(tǒng)。你可能聽過,有人說這是個黑客攻擊計算機的時代,事實上,現(xiàn)在是個黑客攻擊人類的時代。
算法現(xiàn)在正看著你,看著你去了哪里、買了什么、遇見了誰。再過不久,算法就會監(jiān)視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心跳。靠著大數(shù)據(jù)和機器學習,算法對你的了解只會愈來愈深。而等到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縱你,而且你無力抵抗。
當然,你也有可能很高興能把所有決定權(quán)都交給算法,相信它們會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決定。那么你就什么事都不用做。
然而,如果你還想為自己的存在、為人生的未來保留一點控制權(quán),就得跑得更快,認識你自己。
面對這樣一個指數(shù)級變化的世界,我們可以期待怎樣的未來?或者說,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來提前應對未來?尤瓦爾·赫拉利從科技、政治和個體價值多個維度,提出了關(guān)于未來10年的10個重要判斷:
1:數(shù)據(jù)是21世紀最重要的資產(chǎn)
2:我們已成為數(shù)據(jù)巨頭的商品,而不是用戶
3:數(shù)據(jù)所有權(quán),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政治”議題
4:人類壽命顯著延長,你可能每10年就得換個職業(yè)
5:與其想贏過AI,不如把重點放在與AI的合作上
6:幸福社會的目標是滿足人類對意義和社群的追求
7:貨幣體系面臨大變革,未來政府可能會針對信息征稅
8: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后真相”時代,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9:家長和老師要教給孩子的是擁抱未知的能力,而不是信息和技能
10:“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會越來越危險